|
我江南布衣,是浙江上虞市人,現在是當地一家大型集團公司的企業管者, 我所在的上虞隸屬紹興市,可能大家也會對上虞有所了解,地處磐石的吉林建龍鋼鐵公司的投資人之一張志祥先生正是浙江上虞人。上虞位于浙江省寧紹平原的中心,山川秀麗,這里東離東方大港寧波62公里,西距旅游城市杭州72公里,北瀕杭州灣,與上海隔江相望。近年來,上虞的經濟發展迅速,已是全國縣域經濟競爭力最強的地區之一。
在上虞的土地上,走出過很多歷史名人,而我的曾祖父經亨頤先生(已故國家領導人廖承志副委員長的岳父)就是其中一位,他被譽為具有先進辦學思想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書畫家。經先生早年留學日本,回國后在杭州任浙江兩級師范校長之間,就提出“與時俱進”的進步主張,進而引發著名的“一師風波”,他本人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在浙江的一面旗幟。他的教育思想在省城受阻后,他又轉投浙江上虞老家,選擇風光秀麗的白馬湖畔,創辦了一所他理想中的新式學校“春暉中學”。二三十年代,春暉中學云集了一大批具有理想主義思想的有抱負有情操的文人雅士。我國教育界的名師碩彥、夏丏尊、朱自清、朱光潛、豐子愷、劉薰宇、張孟聞、范壽康等在此先后任教。蔡元培、黃炎培、胡愈之、何香凝、俞平伯、柳亞子、陳望道、葉圣陶來此講學、考察,這里曾經是當時中國教育革新的實驗地。學校一時名譽鵲起,有“北有南開,南有春暉”之說。春暉也曾是革命的搖籃,我國早期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家楊賢江在此任教務主任,張聞天、王任叔、匡互生等也曾在此工作和講學,他們在這里播撒了共產主義的種子。上虞的第一個***支部誕生于斯,許多師生從這里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改革開放后,學校各方面欣欣向榮,1993年,學校被國家教委指定為全國14所知名中小學之一,為浙江省一級重點中學。
我之所以對這所學校懷有特殊的感情,不但是因為我的先輩創辦了這所學校,也是因為我曾就讀于這所名校,而我父親也一直在這所學校任教直至退休,更是因為這所“春暉中學”,讓我結識了一位來自吉林磐石的女孩。她老家是磐石市石嘴鎮的,而她在東北師范大學美術教育專業畢業后,應聘在千里之外的浙江上虞春暉中學任高中美術教師。她是春暉中學唯一一位來自遙遠東北的教師,她是一個非常有個性、有風格的老師,她的學生都很愛聽她的課,在她的課中能接觸到很多南方孩子不可能感受到的東北的風土人人文,因為她太愛自己的家鄉了。對于一個東北女孩能只身到江南水鄉工作,我們這里的很多人都是帶著敬佩的眼光的。
我曾在北京工作十二年,兩年前回到家鄉上虞,在白馬湖畔,通過春暉中學的老校長潘守理先生(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介紹,認識了這位熱情善良、有典型東北性格的她。我們兩人有很多相同的愛好,她喜歡江南的秀麗,我喜歡東北的豁達,我們成了一對相愛的人。
因為上虞和磐石相距遙遠,她一年只有兩次回鄉的機會,每次回來都會給我講官馬溶洞、柳楊水庫、蓮花山等家鄉的風光,講家鄉的新發展和新變化。去年她父母還在磐石市區買了套新樓房。為此,在今年春節,我也隨她去了人杰地靈、山清水秀、資源富庶、林茂糧豐的磐石。這是我第一次去吉林,在磐石的幾天里,我馬不停蹄地拉著她,去看各處的風情:寬闊整齊的城市廣場、欣欣向榮的開發區、秀美的柳楊水庫……感受東北鄉間極具人情味的過年風俗,品償傳統地道的東北美食,讓我這個外鄉人感覺到一種特別親切的感覺,我一下子喜歡上了她的家鄉磐石,我也漸漸融入其中,覺得自己也是半個磐石人了!
我們公司在中國的北方地區也有很多工程項目和投資項目,在吉林,如我們運作的長春龍嘉國際機場、長春市人民政府辦公大樓、吉化大酒精等工程項目的空調和工業冷卻水處理,都是我們過去一兩年中的成功案例。以前覺得吉林離浙江很遙遠,覺得磐石這個名字很陌生,現在一切都將融入在我以后的工作中和生活中。這一切可以說是緣,我很珍惜這上天賜予的良緣!我在磐石的時候向那里的人說起浙江,回浙江后又滿懷喜悅地向人們說起在磐石我看到的一切!
在離開磐石的時候,我們商定了自己的婚期,我們準備把婚禮放在磐石舉行,這樣更能有一生難忘的回憶。時間我們就定在了今年五月,地點定在磐石的白云賓館。五月,那應該是磐石不錯的季節,我們不想辦很奢華的婚禮,我們只想有一個有紀念意義又尊重東北婚禮習俗的婚禮。
讓磐石為我們作證,我們結婚了! |
|